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About Meeting

  1. 參考文獻引自何處需標明
  2. paper需看動機、目的、研究方法、過程、結論
  3. 從既有的CSCL模式下去尋找可用之研究方向
  4. 方向呀!....唉!

2007年4月15日 星期日

朱熹 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中文翻譯

快樂學習是現在許多家長、教育團體鼓吹的一項教育理念,但是怎樣才是快樂?是輕輕鬆鬆的嗎?絕對不是,所謂的快樂,上一次和老師談話中提及,在學習過程中,領略到滿滿的知識,從求取知識的渴望所獲得的滿足,才是真正的快樂!

汗顏的是,自己學習的態度也很少能帶來此感受,學習時不能只是帶著『觀光客視角』tourist's view),要更深入思考,透過寫作去組織源源不絕的活水,並化成文字才能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為有源頭活水來!真棒的一句話!


以下是朱子讀書法,可為讀書之要領。
第一 循序漸進
第二 熟讀精恩
第三 虛心涵泳
第四 切已體察
第五 著緊用力
第六 居敬持志

越寫,越聰明!

今年大學國文學測作文,抱鴨蛋的竟然有二千一百零四人!!

商業收刊第1012期談到對學生亟重要也亟需加強的寫作能力,為什麼要加強?因為不夠好!不足符合就業市場需要!

文中以哈佛的訓練方式為例,闡明美國一流大學如何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除此之外,美國的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舉辦的SAT(學習性向測驗),已納入六十分鐘的寫作測驗,並馬上獲得長春藤盟校及54%公立旗艦大學支持。這代表什麼?大學生畢業後將面對就業市場,在各行各業挑選菁英人才時,怎樣從雪片般的履歷中看出差異,寫作當然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更不用說就業後許多的聯繫、溝通,甚至企畫案、市場報告等都必備的優質寫作能力。

九年一貫後本國語文上課時數大幅縮減四成,以往的書法、閱讀、作文課多在進度壓力下被犧牲,寫作文變成假日的功課之一,社經地位佳的家庭,父母或還有能力指導,一般的父母哪有如此餘力?學生不知道怎麼下筆,為了完成只好硬著頭皮亂寫一通,只求字數達到老師要求。生活經驗的貧乏也是殺傷力之一,學生每天就在學校、安親班、補習班、家中度過,連假日也一樣被送到安親班,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巧婦也難為無米(寫作素材)之炊呀!以往國小高年級即開始的論說文寫作,但學生連一件簡單的生活經驗都沒辦法用文字正確表達時,怎麼要求思考推論?所以只好變成以記敘文為主要寫作文體,論說文、應用文、抒情文練習機會少之又少,學生的視界裡永遠只知道記敘文,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如何增進作文能力?
台北國語日報大樓每週末有三千位學生到此學寫作文,除了補習的管道,在學的學生如何從正規的國語文教育中獲得基礎的寫作能力?
1.大量閱讀:
寫作的素材來自於生活經驗、書籍閱讀,但閱讀心得是否必要?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曼娟持反對立場,他認為培養學生養成閱讀習慣,不要因為讀完後要寫心得,而造成閱讀的壓力。觀察學生心得寫作方式,往往是為了心得而借書,想快速完成隨手翻翻,看到什麼抄什麼,這樣根本一點進步都沒有。
2.充足的授課時間:
一次作文課至少要兩節課八十分鐘,可以學習單方式給予鷹架,並提供優美詞庫供學生使用,下筆前先思考要寫什麼內容,才不會只是望格子興嘆。動作快的學生甚至可以在兩節課中完成學習單,及五百字以上的作文。
3.引起寫作興趣:
在國小班級中若問喜歡寫作文的請舉手,那舉手的人數應該會令家長、老師們搖頭嘆息,學生們很習慣機械化不太需要深層思考的作業,例如寫生字、圈詞、數學計算。而面對象作文這樣需要花較多時間思考的作業,多避之唯恐不及。那要怎樣引起學生興趣?首先是思考習慣的養成,例如作業的方式可以較多元,讓學生不會視思考是毒蛇猛獸般的負擔。另老師回饋也十分重要,學生常在交出作文後滿心期待老師寫的評語及得分,那是學習成就最直接的回饋,如果得到良好學習經驗,下次再面對寫作的意願也會較高。

以下的五種寫作智慧,或許也可納為指導寫作的策略。

<哈佛5大寫作智慧>

1.寫->重寫->再修改:寫作沒有別的捷徑,只有一寫再寫,才能寫出精煉的文章。

2.從別人批評中得到建議:別人比你客觀,他們的批評很有幫助,透過質疑可以逼我們想得更清楚,最好有不贊同的意見,可以逼我們凸顯論點。

3.要有推論,重點及觀點:沒有重點,文章詞藻再美、文法再無懈可擊都沒有說服力。

4.要具體,推論要有充足證據,並且找出好的例子支持這些證據:如果你舉不出任何具體例證,表示你可能根本沒弄懂。

5.心裡一定要有讀者,但不要一味迎合:寫作是發展及表達你自己的觀念,不要想投其所好。

2007年4月12日 星期四

2007/4/11的課

暌違兩週的上課感覺總是特別疲憊,但上完課後心裡也踏實許多,原本很急著搜尋方向,後來想想,急也沒有用,倒不如多花點時間好好thinking。

社群:下週要去清大參加Schwen的演講,很擔心英聽的能力,不過老師希望我們可以準備英文的問題發問,要好好想想囉!另外Proposal下兩週要趕快生出來了,頁數不多,僅一到兩頁,但是思考的歷程應該會很精彩吧!最重要的還是要思考,切入點在哪裡?比較有興趣的是Bolg相關主題,Blog上的互動模式,到底怎麼做會讓Blog更「火紅」,或者現在有許多部落格紛紛掛上Google adsense的廣告機制,這代表經營部落格有獲利的可能,這和單純網誌的性質似乎又不太一樣了。

統計:這次的內容有點像是在複習幾種T考驗的操作方法,不過有功課要做囉!要找出幾篇使用不同T考驗的paper,圈出說明的部分。另外,下星期老要去聽Schwen的演講呢!

專討:這次輪到報告Captivate,比較高興的是結束後老師說我報告不錯!終於建立一點信心了。

互動:這次簡單的present自己的課程設計,目前想到用四則運算來做,但是這方面文獻似乎不多,而且四則運算到底是計算順序問題較大?還是文字題敘述,要從兩階段整合成單一算式較困難呢?
老師建議可以把教案、方向具體的文字化,並且列出時程表,這樣掌握度會比較高。

so...task list又多出好幾項囉!!

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Blog互動觀察

看了幾個熱們的部落格,發現幾個特別之處:

1.透露部分真實的吸引力:

能夠吸引別人來瀏覽,並留下comment,Blog的經營者是否透露出一些Context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知道他的真實名字、看過他的照片、瞭解他的專業背景,那他所呈現出來的會比較容易獲得認同感,相反的,有些Blog的經營者目的只是要給自己看的話,那當然不需要把自己的身份背景作一番交代。所以,你鎖定的對象對影響你呈現的方式和瀏覽者。
這應該是一個很有趣的題材吧!

2.部落格的content是吸引人來的最主要因素,如:

  1. 經營者從專業背景出發所寫下的工作經驗、心得
  2. 時下流行的俊男美女照片分享,點閱率動輒上萬,更有可能因此成為明星
  3. 不帥不美也沒有專業背景,那就整理別人的資料成為一種主題資訊(mashup)
  4. 優秀的個人創作
  5. 媒體報導,如Wii、樂生、強悍弱女子
3.最重要的是要讓人覺得是「人」在經營:

商業裸體革命一書提到微軟因內部員工部落格的建立,讓網路使用者對微軟的反感程度降低,因為一般使用者可以在部落格上和許多知名軟體的開發者直接非同步的對談。這和Google相比,他們的信條是:Don't be evil. 能不能和Let users understand what they want or need to know.劃上等號?

2007年3月30日 星期五

2007/3/28的課

統計:
老師講到三種T考驗:單一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相依樣本T考驗,舉的例子很容易瞭解。

簡單來說,T考驗就是兩種資料相比,這兩種出自一個或兩個母群體,就決定了採用哪種考驗,比較特別的是單一樣本,他採用一個母群體的樣本,但是自訂一個數值或標的來考驗,而獨立樣本是從兩個不同的母群體抽出樣本來互相做考驗。相依樣本則是同一個母群體,但是對時間的前、後兩種狀態所得數據作考驗。

舉例:
單一樣本T考驗:通常問卷用Likert式,有非常同意、稍微同意、同意、稍微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種,各代表5~1分,所以問卷調查完後,採用3做為基準的話,就可以區分出同意或不同意兩種反向的意見是否顯著。如:對政府施政的滿意度

獨立樣本T考驗:如:男生和女生在工作成就上是否有顯著差異。男生和女生是兩個不同的母群體,所以用這種方式來考驗。但通常會再設定虛無假設:男生和女生成就沒有差異,如果得到沒有差異的機率低於5%(雙尾),那代表沒有差異的機會是非常小的,所以反過來說男生和女生工作成就是有顯著差異。

相依樣本T考驗:如:資訊融入自然科教學的學習成效,通常會採用準實驗研究做前後測,所以同一個母群體在前測完,經實驗處理後再做後測,以確定是否有顯著差異。


專討:
數位學習的編制工具可分成三大類:
  1. text-based ex:dreamweaver
  2. timeline-based ex:Flash、Captivate、ViewletBulider
  3. Object Oriented ex:Authorware
應用面:
如果呈現僅是文字及圖片那使用text-based即可,若要讓畫面活潑,以動畫為主,那用timeline-based,但什麼時候會用到Object Oriented?或許flash也可以做出比authorware更強的功能,但是authorware有完整的結構化功能,在製作教材時可以從整體結構去做規劃,這樣在串的時候整個架構會很清楚,flash拿來做單一的小元件再匯入authorware可以發揮更大的效力。

2007年3月28日 星期三

數字有顏色?

一直以來心中都有疑問,昆蟲如蚊子、蒼蠅等不同眼部構造所看到的世界和我們人類是不一樣的,但單就人類來說有沒有個別差異?

加拿大神經科學專家卡涅特夫表示,不同感官互相連結是一種稱為「聯覺」的現象,但不是每個人都有,例如空間和時間感的連結很強的人,歷史可能就非常棒,甚至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在我看來,那應可稱得上是「天賦」吧!

http://www.ettoday.com/2007/03/28/334-2073723.htm